谈私立学校

Nov 30, 2009 17:05

【闲谈集】

谈私立学校
•老康•
听说我想把女儿送进私立学校,我的美国同事不解:你们住在很好的学区,交很高的房产税,还另外花钱送孩子去私立学校,这不是受双重剥削嘛?
我回答说,住在好的学区,是为了让孩子少受坏影响,慢点儿学坏;离我们的目标还差得远呢!
当年太太应聘主治医生,面试时系主任循循利导,说:“在我这儿做医生同时也是这所大学医学院的教授;将来你女儿上这所大学的学费全免,你能省不少钱呢!”
太太不假思索脱口而出:“我就这一个女儿,她将来要么上哈佛,要么进耶鲁!” 这句豪言壮语,着实把系主任给镇住了。系主任耿耿于怀,至今大会小会上还时不时把太太这句话给抖露出来。
我们家长都希望子女成材。为确保子女能进名牌大学,家长们情愿付出昂贵的学费送子女去私立学校。当然,这只是我们做家长的一厢情愿!还要看孩子们有没有这个要求,有没有这个动机,有没有这个能力。不是每个孩子都从小就有远大目标,要成为政治家、科学家、艺术家、医生、律师、亿万富翁(婆)。
我们一贯螃蟹过河--随大流,也鼓励女儿将来去考位于Andover 的Philip Academy 私立高中。女儿也答应试试。可她从没想过将来要成名成家。她的唯一动机是因为我们答应她如果考进了Philip Academy,我们会在Andover 买个拥有大片地的房子,她可以在那儿养鸡、养鸭、养狗,不会有街坊、邻居抱怨。
今年二月份女儿在一次聚会上见到了她的一个要好的朋友。这个朋友去年进了一所私立学校,回来说那所学校如何比公立学校好,她学了很多东西,等等。受她鼓动,女儿也跃跃欲试,主动要求去考那所私立学校。当时报名截止期已过,发榜的日子都快到了。女儿匆忙添了申请表,请学校老师写了推荐信,三月六日参加了SSAT 考试;三月十三日收到快件,女儿居然榜上有名!
女儿被录取了,我们才想起来要真正权衡上私立学校的利弊。花钱送子女上私立学校究竟值不值呢?相信所有的家长都有或曾经有过这个疑问。
这要看你的目的和孩子的实际境况。毋庸置疑,让孩子上私利学校既不是上名牌大学的必要条件,也不是充分条件。如果你的目的纯粹是让孩子进入好的大学,而孩子有这个动机,在好的学区中好的公校一直表现优秀,则上私立学校不但不必要, 没准儿还增加了进好大学的难度。
华尔街日报四月二号发表了一篇题为《The Price of Admission》的报告。报告列出作者认为的十所好的大学,包括耶鲁、哈佛等东部的常青藤学校,也纳入芝加哥大学、Duke 大学等中西部,南部名校。然后调查了全国一些私立和公立高中去年的毕业生情况,列出每个高中毕业生总数和进入这十所大学的毕业生数,由此算出该高中的成功率。再把成功率与该校的学费比较,让读者决定上那所高中最合算。
我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组数据:上私立学校会不会增加进这十所大学的机会。答案居然是否定的。
比如说,Philip Academy 去年有三百名毕业生,其中九十一名毕业生进了这十所大学,成功率是百分之三十。Newton South High 有三百六十名毕业生,二十三名进了这十所大学,成功率只有百分之六。
这个比较并不公平。Philip Academy 门槛很高,并不像公立学校那样必须接收学区中所有适龄高中生。
乐观的假设,Newton South High 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能和Philip 的学生比较, 则有资格参加比较的人数应该是360*20%=72 名,其中有二十三人进了名校,那成功率是23/72=32% 比Philip Academy 还高!
Philip Academy 也不乏纨绔子弟,这些人不管怎样本来就是要进哈佛、耶鲁的,读Philip Academy 只因为家庭的传统,或为增强家族的关系和实力。所以Philip Academy 的成功率又有一些水份。
老布什和小布什两代总统都从Philip Academy 毕业。现任总统布什在耶鲁读本科的时候只是个C 学生;可推断他在Philip Academy 也不是什么好学生。几年前他在接受耶鲁大学颁发给他的名誉学位时曾说:“对你们当中的C 学生来说,也许有一天,你们也会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!”
如此说来,进入好大学的策略应该是:树立正确的动机,住在好的学区,就读好的公立学校,并保持成绩在学校的前百分之二十名或更好,则成功率比学费昂贵的Philip Academy 还高。在Newton South High 保持前百分之二十名的成绩应该比跨过Philip Academy 的门槛要容易得多。
上私立学校的目的应该不仅仅是要上一所名牌的大学。私立学校提供一些在公立学校得不到的东西。所以应该按孩子的情况、需要决定取舍。私立学校师生比例比较高,可以给每个学生更多的关注。如果孩子在公立学校“吃不饱”,有的私立学校可以量体裁衣,因材施教,更好地发掘个人潜能。因为学生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和生死存亡,私立学校必须主动为每个学生的将来考虑。华尔街日报的报告举了一个例子,位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圣安(Saint Ann)学校的校长亲自飞到某些大学递交该校学生的作品,推销该校的毕业生。
私立学校也有不及公立学校的地方。有的私立学校比较小,连乐团,合唱团,球队,田径队,游泳队都组织不起来--人不够,可见课外活动不如公立学校丰富。若孩子在这些方面有潜能和爱好,上这样的私立学校未必是上策。
从更高层次上讲,是否上私立学校是个“立场问题”,借用当年的话说“是培养无产阶级接班人的还是资产阶级接班人的大是大非问题”。如上所说,Philip Academy 及其他一些私立学校会有很多世家子弟,家族有钱有势有背景。与这样的子弟做同学,不免会染上“上流社会”的“不良”习气。能与这样的子弟做朋友,无形中会为孩子的将来打开很多道门。所以,上这样的私立学校,目标不应仅仅是让孩子得到入名牌大学的门票,还应该有进入“上流社会”的敲门砖。
当然,还要量力而行。一要考虑经济上的支付能力。要支付的不仅仅是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,还有“上流社会”的社交、应酬费。二要考虑孩子精神上的承受能力。一般说来,私立学校的压力比公立学校的大,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在压力下有杰出的表现;万万不可揠苗助长,赔了夫人又折兵。三是要考虑孩子的环境适应能力,能否在“复杂的阶级斗争惊涛骇浪中”驾驭自如,茁壮成长;会不会因文化、阶层、和家庭背景不同而受同学的歧视、欺负,反而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、自信心,那就得不偿失了。
总之,公立、私立各有利弊;孩子的成长是个不可逆过程;何去何从,三思而行啊!
【作者“抵赖”】此篇奇谈怪论谨供读者批判、参考;若造成误导,本人深表遗憾。本文初稿写于三年前,文中日期均为两千零四年。完稿:零七年四月二十日于麻省牛顿市,版权归作者所有。
《絮语》牛顿中文学校校刊2007.5

newton, ma

Next post
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