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ec 31, 2023 21:44
2023年阅读笔记
网络小说篇
继续追看知乎的《晚顺》,作者一直不定期地把视角切换到北美大陆,往北美大陆送人,不知道是不是想搞“顺美”,把小说时空中美国向太平洋扩展的路给堵死。而金丽泽那帮人又是什么人呢?从这帮人的理想境界来看,不太象是阿拉斯加公司的人。在两位导师都还没加入正义者同盟的时候,这帮人就在跨洲搞革命,哪里来的那么大的能量和组织度?如果龙卫军有这个能力,晚顺何至于被英国人拉风筝?怎么看怎么象《磷火》里的穿越者同盟,和主角一样的穿越者?作者笔下的晚顺,动不动就把犯人流放边疆去搞殖民,总觉得是在模仿历史上的沙皇俄国,不过沙俄的流放很大程度上是同纬度移动,而晚顺基本上是跨纬度移动,真得搞得起来么?还是说,尽管作者在知乎与网友的互动中经常表现出对俄国的不屑一顾,其实是个慕毛深柜?
《磷火常同日色鲜》好像基本没再更新了。
起点的《这个外挂过于中二》,今年完本了。上一个追到完本的比较精彩的网络小说,还是《余烬之铳》。简单地说,这是优缺点都很明显,优点远大于缺点的乐子文。能够到最后都保持住乐子的强度,就是最大的优点。缺点么,作者自己也说了,不断地改大纲、换地图、换配角--“处处连续、处处不可导”。这个完本之后,估计要很长时间才能找到质量和更新强度都相当的作品来填补空白。作者说会写新书,希望不会是自我重复。《余烬之铳》作者人的新书,就是和旧作太像了,导致我追不下去。
起点的《在这个没有救世主的霍格沃茨》,今年也完本了。在《这个外挂过于中二》之后的第二本追到完本的网络小说,也是第一个让我追到完本的哈利波特起点同人。也是优缺点都很明显,而且缺点让人感觉有些遗憾,没法象《这个外挂过于中二》那样置之不理。作者有很好的设定,可惜笔力跟不上。简单地说,这个作者,刀子比点子写得好,点子比妹子写得好。在我看来,写得最好最完美的是第一部分霍格沃茨的胜利大逃亡,之后其他的各部分只有每次最后破局的那一部分还行。说刀子比点子写得好,作者最擅长写剧中人通过自我牺牲来冲破绝境的情节。说第一部分最好最完美,是因为这里虽然开挂,但最后并不是靠机械降神来作为最终解决手段。后面阿兹卡班岛的呼神护卫,三强赛的凤凰涅槃,以及最后的决战,都是靠最后一分钟机械降神来解决问题的,就逊色不少,尤其是最后决战,其实是复刻阿兹卡班岛的呼神护卫了,但是大概是因为作者累了,用心程度和感人程度,连阿兹卡班岛的呼神护卫都比不上,更不用说第一部分的胜利大逃亡了。第一部分之后,作者要展开情节与世界设定,也避免伏地魔输得太快,就开始不断写点子,写计谋,写布局,最后一个个都成了谜语人,然而总是差点味道。说点子比妹子写得好,这里妹子是泛指,我想表达的是,到北欧开始主角就不断开挂升级,越来越趋近一般网文的打怪夺宝升级,主角愈发独来独往、天选之子,而其他配角则逐步边缘化、酱油化。很多可以挖掘、可以展开的配角戏、支线情节都一笔带过,第一部分那样的蒙太奇描写也越来越少,越来越干。本来还期望看看异时空的暖男纳威会在小团队中有什么表现呢,或者让读者看看异时空中的克鲁姆怎么追赫敏,笑看舔狗变炮灰也好啊,结果全都路人了。最后主角和赫敏之间,也只剩下作者钦定的感觉,远不如阿兹卡班岛脱困归来再相遇的那个巅峰时刻。我觉得这位作者如果能和《呢喃诗章》的作者互补一些就好了,那位作者刚好反过来,核心很平庸,但具体描写一直很精彩。
起点的《呢喃诗章》,不能说是波澜不惊,只能说是按部就班。每一篇开始都是占去大半篇幅的铺垫情节,让人看得很没耐心,中间穿插的卡牌、“集邮”等情节也是。主角“集邮”的劲头,有多猛烈呢?这么吧,如果主角进了红楼梦里的大观园,那除了老祖宗贾母和刘姥姥之外,估计一个女的都剩不下来,哪怕是王夫人、薛姨妈也不在话下(只在胯下)。
起点的《奥苏亚的战旌》,更新得断断续续的,情节一共也没推进多少。作者最后烂尾,去开新书了。
继续追看起点的《深海余烬》,第二部北方城邦很多设定和第一部相似,邪教徒在扭曲现实(至少是对现实的认知),年轻的女神官,多少有点为老不尊的本地大主教,城市执政官都有个不可告人但又情有可原的秘密。增加了土著百战老兵的戏份。第二部的老守墓人,有点像第一部的老图书管理员。让正派的配角(或曰炮灰--将军、学者、老兵)奋战至死,不死不息,这个手法营造出的效果很感人,不过既视感也是越来越强。如果总是靠主角来救场解决问题的话,这些土著城邦是怎么撑到现在,撑这么久的呀。第三部世界是某个神的梦,这应该是接借鉴了印度的传说--世界是梵天还是毗湿奴的一场梦,当这个神醒来时,世界就会毁灭。到年底时开始交代基本设定,果然分在科幻类不是没有原因的。
继续追看晋江《月落》的第二部。海龟的《月落》的语言是很有特色的。我也是凭着这个特色认定这确实是海龟的作品。抛开地方特色的用词不说,海龟的行文中有很大的“合理化解说”的特点。《月落》基本上是一个主角智胜对手的故事,要塑造的是一个聪明的主角。那么最有效的手段是,设置一个疑团,然后让主角亲口告诉你如何解开这个疑团。所有的推理小说,都有最后一幕主角向听众们解说,从而使得真相大白的场面,就是这个原因。不一定是个疑案,可以是在战斗或冒险中,面对困局,乃至死局,然后主角当面用智谋破局给你看,比如《三国演义》中的那些锦囊妙计和料事如神。或者在看似平和的场面下,主角突然有意外的举动,然后获得了意外的成果,然后再回过头来解释意外举动的原因等等。这些正是“合理化解说”的用武之地。“合理化解说”与主角形象及情节的塑造相得益彰,“解说”得越成功,塑造得也就约成功,读者对“解说”就越看得过瘾。记得在《月落》的第一部连载时,作者好像提到过,他是小学教师或者幼儿教师。也许正是现实中需要向大量“智商不够”的听众做耐心解说的工作经历和知识传授,养成了海龟的这种“合理化解说”的叙述手法。海龟的《月落》另一个特点是有很多关于烹饪和菜肴的细节描写。虽然偶尔也有常见的借菜肴讽喻君主的情节,但多数的时候是主角在平常的冒险经历中,可能是在路过的城镇,也可能是在野外露营时,只有主角自己看得见。我虽然不懂,但感觉作者写得像模像样,看得也比较过瘾,完全没有注水的感觉,而是觉得对于小说的世界观、故事情节和主角的形象补充了更丰富的细节。
开始追看起点的《法师的交友守则》,搞笑的DND文。让我想起了很多年以前的流浪的马儿的《被遗忘国度之旅游团》。搞笑的成分居多,有玩梗,但主要以靠一本正经、反差和互相揭底来达成搞笑的效果。主角按设定是那种带有书呆子气的聪明人,但行事风格上总让我觉得有点“彪”。战斗场面的描写不太多,往往比划几下就收场。总体而言还是很精致的。
完本的完本,断更的断更,放弃的放弃。到年底网络小说这边确实有点书荒的症状,不过还有实体书和类博客可以顶一顶。
漫画、博客与论坛篇
Dilbert停更了,好像是因为作者发表了政治不正确的言论,直接社死了。开始追看Loading Artist,大概是月更,远比不上日更的Dilbert,但也算是足够可乐的。vladislavpantic的更新更少了,还包括了其他题材的,两年了,还是在阿兹卡班的囚徒里打转。比尔·韦斯莱画得一股子猎魔人的味道,年底万圣节的应景画倒是不错,克鲁克山非常的呆萌。onlyanose更新的也少了。Twistwood今年花了不少时间在更新一个16集的长篇,木脑袋(Loghead)的失眠症应该会治好了。不过他的人设这么大的变化,以后的新故事会变成什么样,还真不好说。
无机客还在更新翻译的短篇小说。
开始追看微信上议论时政的“林一五议时”,总算有个文科生出身并且写得合我胃口的了。各方面都碾压闲吟客。都是写美国,林一五写得一样细,深度更深,立场更正,更新还比闲吟客更给力;林一五的写作领域也更广泛,而不限于美国。闲吟客自从对美国中期选举预测失败被打脸之后,就神隐了;给德桑蒂斯喊加油的做派,让人想起当年的蜗藤。在知乎上主要追看冷哲和剪水鹱。地球演义彻底停更了。
杂志与实体书篇
杂志方面,继续在看《科幻世界·译文版》,没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。有些赛博朋克题材(不是同人)的作品,比起当年的《副本》差远了,只剩下嗑药,不停地嗑药。
非文学类实体书,看完了《地球系统与演变》,把天文、地址、气候、古生物等等综合在一起做科普,内容比较多也略有点深,不是那种哄小孩子的图片书,也不是那些见得多的单一学科的演化史科普,很合我的胃口。
今年还看过其他一些自然科学类和历史类的实体书,要么太浅,要么太油滑,没超过知乎的水平,不值得一提。
今年其实没看文学类实体书,因为新攒的非文学类实体书还没看完。特别说几句很多年前看过的费诺•文奇的老书。当时写过费诺•文奇的作品综述,这次再次提起他,主要是今年AI技术的爆发比较应景。硬科幻作品的特点是容易出现神预言,虽然多少有点幸存者偏差的原因在背后。从儒略•凡尔纳、雨果•根斯巴克,到亚瑟•克拉克,再到费诺•文奇,都是这样。儒略•凡尔纳预言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应用,常写的题材是环球旅行,雨果•根斯巴克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,亚瑟•克拉克常写的题材是太空探索,而费诺•文奇常写的题材则是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。联系现实,今年AI有些让外行瞩目的发展,以至于一些国外科技名人都呼吁暂停发展一段时间,然后另外的国外科技名人站出来反对暂停,理由是大国竞争,这个么就不得不品尝费诺•文奇1966年发表的《书呆子快跑》(bookworm)了,这时他才刚出道没几年。费诺•文奇也有关于元宇宙题材的作品,那就是《真名实姓》(true names),比尼尔•斯蒂芬森的发明了元宇宙这个词的《雪崩》早了好几年。虽然没有《雪崩》那么炫、那么重的朋克味,但我觉得可读性更高,《真名实姓》这篇作品中还出现了越狱AI。费诺•文奇另一个的包含了越狱AI题材的作品,我建议去看《彩虹尽头》(Rainbows End),这部小说的点子很多,并不仅仅是AI,但这里出现的越狱AI可是比《真名实姓》里的狡猾多了。
影视
一直在看老电视剧。
看完了《Murder Rooms》,世纪初的侦探英剧,化用柯南道尔和他的大学老教授。拍得还行,但并没有什么福尔摩斯的味道。里面有些老戏骨熟脸。比如,大学老教授贝尔。再比如最后一集中的扮演一个受害者的演员,后来在《摩斯探长前传》中演警察局长。总体而言不值得我收藏。
看完了《花仙子》,为了圆当年的遗憾吧。有些情节确实有些幼稚,以及日本人的一厢情愿,不过大部分还是能看下去的,最大的障碍是语音和画面不同步。最有印象的是每集结尾男主送出的花种的含义。才注意到每集都是去一个欧洲城市。从法国到英国,再到西班牙,再到荷兰,再到德国,再到瑞士,再到瑞典,再到挪威,再回到英国,再到摩洛哥,再到突尼斯,再到意大利,最后回到法国。连北非都去了,但是中欧和东南欧,奥地利和希腊什么的都没去,更别说东欧了。
又看了一遍《别特罗和瓦谢金奇遇记》,可惜找不到中文配音的,只找到俄语原版的,网上只有机翻的字幕,完全不知所云。一共两集,每集又分成上下两部,其实是音乐片。第一集有专门的儿童组合穿插歌舞,主要角色自己是不唱的。第二集,儿童组合没有了,由角色们自己来歌舞,女主角的戏份好像少了些。
又看了一遍《东方的承诺》。对我而言,有点象芬奇版的《龙纹身的女孩》,都是在国外旅行时,无意中看到的黑色电影。不过这次再看一遍,觉得这部电影也就一般。故事简单,没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,过多的毫无必要的血腥场景,有些细节缺乏合理性。比不上芬奇版的《龙纹身的女孩》,不值得保留。
看完了《dark skies》,类似《阿甘正传》那样把故事情节嵌入到历史事件中去。这是90年代的剧,冷战刚结束没多久,虽然一贯地黑,还保留了对前苏联起码的敬畏。不知道当时是不是拍摄到一半就决定取消了,反正后期剧情杀了很多重要角色。主角最大的能耐其实是嘴炮无敌,很多时候直接放嘴炮,别人就听话推动情节了。男主演员长得挺帅,但好象一直不怎么红。强行黑化了原来的女主,来更换女主。这里的第一男配比《X档案》中的烟鬼Boss要出彩的多,但最后几集很少出出场,这部剧结束没几年第一男配就去世了。
看了各种版本的《robocop》,动画片,电视剧,电视电影。不知道为什么,都不怎么看得进去,可能是太模式化了。看了《Space: Above and Beyond》,挺失望的,就是个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宣传片,很多不合理和狗血,不值得收藏,算是了个心愿吧。
看完了《boomtown》,基本没怎么跳,比较有特色的警探群像片。很喜欢片头曲和画面,第一季的每个主角角色都在其中。不纯是探案,很多篇幅放在警探自身,在这点上说,有点像《摩斯探长前传》。每个主角角色都自身的挣扎。金发检察官,开场野心勃勃但后来被内省的挣扎所累,在第一季后期变成了个酒鬼。女记者,和金发检察官有染,后来分手了,第二季没再出场。白人侦探,看上去属于那种事业成功被人羡慕的,但在家里因为妻子的产后抑郁症和第二个孩子的夭折而很压抑,和后面提到的女救生员有暧昧,不过一直没挑明。黑人侦探,白人侦探的搭档,参过军,有很多历史心结,包括战友的死、青少年时被侵犯等,不过看都走出来了。胖子巡警,喜欢唠唠叨叨,和金发检察官很不对付。帅哥巡警,胖子巡警的搭档,父亲是警察,和白人侦探在警校是同学,但没前者那么顺利。女救生员,第二季成为了警校学员。女侦探,级别比两个侦探都高,第二季出场顶替女记者,但片头画面中仅仅景色镜头代替了女记者而没把女侦探加进去。拍摄手法也很有特色,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视角,有时会通过不同视角反复展现同一个场景。第二季就回归常见的警探片了,金发检察官基本治好了酒瘾和父亲也算和好了,很少再展现每个主要角色的自身,而是关注案件,倒是罪犯们有了更多的镜头。最后第二季夭折了。
看了一点《S.W.A.T.》,但没看完。倒不是模式化,而是节奏比较慢,内容也不太吸引。片头曲,挺能唤起回忆的。奇怪的是,这些特警也做案件调查,和其他美式警匪片中由专门的便衣侦探去做案件调查不一样。也许是时代不同,剧中的案件看上去都有点假,很多都是莫名其妙的疯子,好人坏人都是白人。特警队出动,都用同一个的片段,看觉效果上类似超英动画片的变身。金发队长,记得后来得过脑震荡,曾经脱离一线,冒险做手术恢复了,经常说话时,刘海会动。有个黑人副队。有个大帅哥,之前的搭档被杀。有个金发狙击手。最后是小帅哥,似乎说话有点拉丁口音,比较幽默。
看了一点《our house》,但没看完,倒是省了存储空间。原因也是情节不吸引,当年还是能看进去的的。效果比较差也是原因之一,当年的老电视剧,配音固然不指望了,图像也很模糊,字幕也没有,听的一知半解的。小男孩挺讨厌的。两个女儿倒是可以。
跳着看了《Doug》,图像效果也是模糊,毕竟是数字时代之前的电视动画片。发音倒是很清楚,没字幕也能理解大半,大概因为是给孩子们看的。情节有些幼稚,男主是个大鼻子小男孩、小学生,不善运动,有只小狗,有个死党,还有个死对头,暗恋一个擅长运动的小女孩。男主经常陷入幻想,又很敏感,所以很多情节都是关于男主预见到自己将要陷入尴尬境地的,这种情节也是我不喜欢看而要跳过的,当年也许无所谓。片头情节让我想起当年七喜饮料的广告,那里面的男主也是头发支棱的线条男。总体上不值得保存。
谈谈系列剧的模式。大概最核心的原则是每集要讲完一个完整的故事。(纯)喜剧片,需要的是抖包袱。而非喜剧片,一般来说就是要完整解决一个问题。主角或者是超,或者是强,前者是科幻、奇幻或者功夫,后者是警、医之类的专业人士。总之要比观众高,否则凭什么吸引观众?具体而言,有下面这么几种模式。
百宝箱,双主角,一个是笨小孩,另一个则是外星人(未来人)。笨小孩总会遇到问题和困境,外星人(未来人)则会拿出神奇宝物来应对,但效果总是不太好。没错,我说的就是《叮当》。《火星叔叔马丁》也有点像这种模式,但有些不同--很多时候是外星人(未来人)为了回去,而去追寻必要的物质--有需求的是外星人(未来人),而不是笨小孩。
正邪之战,双主角,坏主角想要吃好主角,好主角总是会智胜坏主角;或者是坏主角想要搞统治世界的阴谋,好主角来破坏;偶尔双方会合作来对抗第三方的大魔头。很多动画片都是这个模式,《蓝精灵》、《变形金刚》、《X-man》、《喜羊羊与灰太狼》、《猫与老鼠》。在《蜘蛛侠》中,坏主角是不固定的。
寻亲、寻宝,主角为了寻找亲人,或者某种宝物,总而周游世界,每到一个地方会为当地的人解决难题,一般还会帮当地的人调整代沟之类的人际关系。《花仙子》、《the master》是这种类型。如果不强求寻找具体的标的物的话,那么《星际旅行》、《通天奇兵》也可以归入这一类。
专业人士,探案、治病、消防,都属于这一类。一般来说,主角的工作场所都是在固定的城市里,如果是现实中的城市,剧集中一般会有特色的景色出现。
战队,这里有需要分成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。美国模式,各色人种闯天涯,其实是探案的一种,团队里各种肤色族裔的成员都有,每一集解决一个棘手的问题,《星际旅行》是代表。日本模式,高矮胖瘦打怪兽,其实是反击的一种,很多特摄片的电视连续剧,都是这种模式。警察剧中的探案组类型的,也是团队,但是不会像战队这么强调各色人种俱全。
评论